2015-12-02
(汇信外贸软件 为您报道)
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27万亿元,下降0.3%。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4.9%;进口0.97万亿元,下降6.5%。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中国外贸应当加快寻找量和质的新平衡,更加注重着眼长远,培育中国外贸发展的长足后劲。
12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进出口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前11个月外贸同比增长3.4%,舆论对此传递出悲观情绪。
研究人士表示,从全年来看,中国外贸已经进入新常态,这是由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决定的。当前,中国外贸应当加快寻找新常态下量和质的新平衡,更加注重着眼长远,培育中国外贸发展的长足后劲。
外贸进入新常态
“外贸形势还是非常严峻,外贸需加快寻找量和质的新平衡。”12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了11月外贸数据,形势远不如市场预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就此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按人民币计价,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27万亿元,下降0.3%。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4.9%;进口0.97 万亿元,下降6.5%。若按美元计价,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688.5亿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2116.6亿美元,增长4.7%;进口 1571.9亿美元,下降6.7%。
不过,此前市场对11月外贸的普遍预期却远高于此:出口增长8.1%,进口增长3.9%。
“虽然数据出乎市场预料,但这是可以理解的。”白明表示,这是受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形势所左右的。一方面,从全球来看,欧美经济复苏过程充满曲折,而且贸易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另一方面,从国内经济来看,近几个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生产价格指数(PPI)等宏观经济数据,尤其是11月份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回落,显示出弱态。“这都决定了中国外贸会进入新常态。”
“从单月来看,汇率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1月份外贸数据突然“转冷”,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人民币汇率,11月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分别上升了0.6%、0.5%和5.8%;二是企业资金流仍然紧张,虽然从银行间市场来看资金较为充足,但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较为紧张;三是京津冀地区为了本次APEC会议的召开而停工放假,后期影响逐步显现。
亟须寻找新平衡
“新常态下的中国外贸,更需加快寻找到新的平衡点。”白明表示。
立足全年来看,上半年的进出口数据一度呈现负增长的严峻态势,而下半年则在刚开始几个月“捷报频传”,11月数据再次大“跌”眼镜。到底该如何理顺这一涨跌“无常”的走势?
白明表示,上半年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垫高的影响,下半年可能受资金提前流入沪港通等因素影响,全年的情况应该是“没有上半年那么糟糕,也不会像下半年那么好”。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前11个月数据来看,我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按美元计价,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增长5.7%,进口增长0.8%,贸易顺差扩大42.2%。
当前中国外贸受到的阻碍因素在增多:一是外需市场萎缩的现实,二是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定等新贸易规则,将对经贸合作的格局进行重新调整;三是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增多,阻碍贸易自由发展;四是全球价值链重构以及订单转移,给中国外贸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五是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失去,外贸新竞争优势正在加快培养的过程之中;六是中国宏观经济自身面临较大压力。“这从大格局上决定了中国外贸须在新常态下寻找新平衡点。”白明说,“以前是国际市场形势好,中国外贸形势顺风顺水,风动、帆动、船也动,现在逆风逆水则要善逆行。”
王剑辉表示,今年实现年初设定的外贸增长目标基本无望,但是在外贸新常态下,应当更加辩证地看待外贸数据,尤其是外贸增长的量和质。“建议2015年的外贸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在外贸新常态下,外贸目标应是一个软目标。”白明表示,外贸更应当着眼长远,利用中国外贸在全球的规模优势,扩大开放,加快引领贸易规则制定的步伐。同时,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现实下,更加注重打造外贸企业竞争新优势,培育新优势产业,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为外贸发展注入更大的后劲。